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浅谈人防工程核电磁脉冲的防护

    发布时间:2019-05-06 03:16:16    浏览:1620次

    现代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是以远程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为威慑手段、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工具、以信息为主导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中,并不排除核武器的实际使用。不仅要求人防工程抗得住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等效应,而且必须确保电子、电力系统能够在核电磁脉冲等高功率电磁环境中安全运行。解决人防工程的电磁脉冲防护问题,提高人防工程在信息化战争中的整体防护能力与综合防护能力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防工程核电磁脉冲的防护,对于敏感设备工作区的屏蔽室的设计,需要参考相关的专业资料、规范,这里不再叙述。

    一、口部

    核电磁脉冲能量可通过防护工程口部的耦合进人工程内,因此,在工程口部必须采取核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采取防护措施的目的:一是工程口外对核电磁脉冲能量加以衰减:二是对于从工程口部进入的核电磁脉冲能量进一步衰减和屏蔽:三是避免在坑口的通道形成传输核电磁脉冲能量的多导体系统。

    对坑道式工程,坑口宜设计成穿廊式。坑道式工程口部若设置含有微电子器件的电子、电气或机电装置,或距离口部不远处设置有屏蔽室,底板应设钢筋网,并要求将其横向钢筋与侧墙及拱顶被覆钢筋网的受力筋连接成为钢筋环。钢筋网的钢筋接头宜焊接或冷挤压连接,纵向水平分布筋应与受力筋多点焊接。在口部已形成屏蔽空间情况下,所设置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宜采用钢门,其钢门框应与四周钢筋混凝土门框墙的钢筋焊接。门扇与门框间宜采用电密封措施。

    从口外引入坑道的金属管道应埋地,不能埋地的金属管道应与口部被覆钢筋网多点焊接。从口外引入坑道的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应穿钢管(电力铠装电缆除外)并埋入地下。

    由电缆井引向口部的穿线钢管应通过加强钢板接地泄流。钢管应从钢板的开孔处穿过并环周与钢板满焊.加强钢板必须用扁钢与口外接地体焊接。要求所用钢管、钢板、扁钢等选用镀锌钢材并对焊接处作防腐处理。工程口外宜单独设置接地体,其设置位置应选用土层较厚含水量较高的地段,与电缆井的距离应不大于40m。

    二、通风空调系统

    通风系统风道应采用非金属管道或建筑风道,工程口部和动荷载区段必须采用金属材料的风管,应就近将其与被覆钢筋网或接地系统多点焊接。

    在离进、排风口不远处设置含有微电子器件的电子、电气或机电装置,有条件形成屏蔽空间情况下,进、排风口设置的防爆波活门门框应与四周钢筋混凝土墙的钢筋焊接。

    在离通风竖井不远处设置含有微电子器件的电子、电气或机电装置,有条件形成屏蔽空间情况下,通风竖井连通道内设置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宜采用钢门,其钢门框应与四周钢筋混凝土墙的钢筋焊接。门扇与门框间宜采用电密封措施。

    三、给排水系统

    对掘开式工程,给水系统进水钢管可采取加进一绝缘段的办法。绝缘段的长度取3m即可,工事外金属管道的末端通过与其环周焊接的金属条接地。若因有抗力要求无法加进绝缘段,可在管道上离工事墙体3m以内加一金属挡板,挡板与管道环周焊接与接地极相接,并在工事内合适位置加进一绝缘段或改用非金属管道,且将引进工程内的金属管道端部接专用接地极。

    四、电力系统

    (一)自备电源。当工程处于可能遭受核电磁脉冲袭击的紧急情况下,必须使用自备电源。市电进线两端应设置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确保由外电源切换到自备电源后,有效切断工程内的供电系统与外引电源干线的电气联系。

    (二)外电源引入工程的电磁脉冲防护设计。引人工程的市电高压电力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由高压架空线转接电力电缆处,应设置一组既能防雷又能防核电磁脉冲的高压氧化锌避雷器,并将电缆铠装良好接地。电缆必须埋地引人工程,其埋深应不小于0.9m。引入工程后.其终端端头应设置一组高压氧化锌避雷器并将电缆铠装良好接地。

    当市电以380/220V低压引入工程,变电所设在工程外.引入工程的低压电缆应穿钢管埋地,其埋深应不小于0.9m。同时应在工程外变电所内高压侧设置一组高压氧化锌避雷器:给工程供电的低压母线上加装一组低压氧化锌避雷器。

    (三)工程内配电系统的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整个工程内的低压电力配线宜全穿钢管或采用全封闭线槽、地沟或金属桥架敷设。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照明配电箱、动力配电箱、开关盒和灯头盒等宜采用封闭式钢外壳,并务必使上述线槽、桥架、柜、箱盒的钢(或其它金属)壳体良好接地。

    五、接地系统

    电磁脉冲防护与电力、通信公用同一接地系统,其工频接地电阻应满足通信、电力接地要求。

    共用接地系统宜在工程内部多处以并联方式埋设人工接地体。接地体的埋设地段可选水库基础下、建筑排水沟下、大跨度机房或库房的地坪下等处。在埋设水平接地装置时,宜采用回填细粘土或降阻剂等方法降低接地电阻。工程其它部位的接地体应由接地干线与之并联,接地干线宜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

    人工接地体的设计应力求降低接地体的冲击接地阻抗,尽量减小接地体的分布电感,增大接地体的分布电容,宜采用水平辐射状接地体并在水平接地体上焊接多根垂直接地体,其水平接地体宜采用镀锌扁钢:其水平接地体宜采用镀锌角钢或钢管,长度宜为2.5m,垂直接地体间距宜为Sm。

    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自然接地体,如水库、被覆和建筑结构钢筋网、锚杆、深井刚管壁:掘开式工程的基础桩(钢筋或钢管)、护坡桩等。自然接地体宜与人工接地体并联成为接地系统。坑道工程头部钢筋网等浅层钢筋网用作接地体时,仅适用于与工程内部无电气联系的长导体泄流,不宜与工程内接地系统相连。

    屏蔽室的接地、金属管线的泄流接地等宜就近与自然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接。工程口部外防电磁脉冲接地宜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体。

    另外,在市电引入的架空线终端杆处(进线电缆引入前端)装设的氧化锌避雷器其接地装置应与工程本体接地装置分开,两接地装置的接地体间至少应相距20m,以免互相影响。为提高泄流效果,该处的接地装置同样宜采用水平辐射式接地装置。